女主角Nina所在的芭蕾舞团正准备开展一场以“天鹅之死”为主题的舞剧,主管Thomas想在这一次有所创新,他要求出演白天鹅与黑天鹅的必须是同一舞者。对于饰演白天鹅,Nina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可对于饰演黑天鹅,她却总遭到主管的冷眼和嗤之以鼻。Nina的妈妈本也是一名舞蹈演员,但因生了Nina只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所以Nina从小就被妈妈严加管制,她妈妈对于Nina的舞蹈事业寄予了厚望。Nina自小学习芭蕾,她也不想放弃这次能当上女主演的机会,所以她更加勤奋地练习,哪怕转到呕吐,脚趾出血。可与此同时,竞争者Lily的出现,还有在Nina身边出现的各种奇怪的事,让她身陷于极度的惊恐与焦虑之中……
《黑天鹅》是一部心理惊悚片,整个故事是围绕Nina所处的舞团筹备的一场名为“天鹅之死”的舞剧而展开的。作为一部优秀的惊悚片,《黑天鹅》全片充斥着细思极恐的细节与暗示,应景的BGM烘托氛围,尤其是其中的几个经典片段让全片高潮迭起并回味无穷。下面,让我凭着自己的理解来简单分析一下:
全片的惊悚大多集中在主角Nina的幻觉,有一个场景:Nina晚上下班从桥下的隧道走回家中,在昏暗的灯光下,空无一人的过道中,Nina被一个从对面走过来的人吸引了注意。伴随着Nina的视角,她们俩的距离越来越近,远处的模糊不清的人影逐渐清晰,无形中给人一种压迫感。Nina看清了,那人在和她擦肩而过时对她微微一笑,竟和她有着一样的脸!等Nina再回过头,却又不见那人……
影片中诸如这样神不知鬼不觉让人背脊一凉的片段还有很多。这些片段除了为全片打造一种悚然诡异的气氛外,更深层的作用,是连接起Nina的层层改变。女主角Nina的命运,其实从一开始便有了安排。最开始,便是Nina的一场梦,在梦里,她是一只被怪兽操控着的白天鹅;Nina的转变,也和她要出演的黑白双鹅对照着,一明一暗地进行。而Nina本人,最后也如白天鹅一般死去。
Nina的悲剧,是因为她日益严重的精神分裂。而追溯她分裂的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妈妈将自己不能成为成功芭蕾舞演员的遗憾都寄托在了她的女儿Nina身上,她从小就对Nina严加管教,把她培养为自己心目中一个听话、纯真的淑女和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此外,主管Thomas也对Nina做主角抱有期望,一直试图将她邪恶的一面激发出来,引诱她放纵欲望,甚至还搬出了Lily作为她的对手。Lily尽管在技巧上不如Nina,但对于黑天鹅的邪恶魅惑的诠释,却是Nina远不能及的。这些无疑像一座座大山压迫着Nina,将蛰伏在Nina体内的邪恶诱发了出来,她有了心魔。这,将她折磨得痛苦不堪。
影片的结尾,即是最高潮的片段,Nina又一次因幻觉在公演时失利,回到化妆室她发现Lily坐在她的位子上挑衅她。Nina在极度的悲伤与愤怒下,杀死了Lily。这时的她邪恶的一面已经被完整地激发出来,接下来的她将黑天鹅诠释得让所有人都为之惊艳。在她又一次回到化妆室换装时,Lily却敲开她的房门,惊叹她的舞蹈,Nina顿时不知所措。她回神一看,房间并无Lily的尸体。她的肚子突然一阵刺痛,红红的血团晕染在她白色的舞裙上,Nina终于明悟了。一切都是她的幻觉,她所杀的人是她自己。
最后,Nina强忍住悲与痛,跳完“白天鹅之死”这一终章,濒死的白天鹅纵身一跳,结束生命,Nina亦如是。死前她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说着:“我完美了,我完美了。”
《黑天鹅》中的Nina,与《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何其相似,对于艺术的追求他们都是至死不渝到了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不过,与程蝶衣一厢情愿,终其一生才明白自己一直活在自我欺骗中无力接受而自杀不同,Nina的痛苦,是带有被迫性的,她的妈妈,上司,竞争对手,都让她处于极大压迫之中,从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自我割裂。她坚信的纯洁与被激活的邪恶两相对立,让她在幻觉中杀死了自己,等她知道时,一切都晚了——Nina最终成就了自己,也毁灭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