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读后王梦从黑天鹅中寻找白天鹅

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http://m.39.net/pf/bdfyy/

写于文章之前

大概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是个胖子,身板约等于正方形(身高=体重)。那时候的我肯定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自己会变成瘦高个。

初中的时候,我在物理老师的陪同下去市里参加竞赛,其他的事情,印象已经不是很深刻了,只记得在长途车上吐的天昏地暗,回家后哭的稀里哗啦,发誓这辈子再不坐车。那时候的我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离开家乡的山山水水,去一个往南走几步就是大海的学校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回顾自己的经历,好像大多数事情都是出乎意料的。个人如此,社会也是如此。当年的汶川地震和年的新冠肺炎毫无征兆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它们迅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犹如求学之于我的人生)。在塔勒布的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确切的名词对它们加以概括——黑天鹅事件。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现在这个自由的环境,如果处于旧时代,例于文艺复兴时期,塔勒布大概会步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后尘,被送上断头台。因为他的有些观点未免过于特立独行。正如德尔曼所言:“《黑天鹅》是一本极具反思性和独特观点的书,它充满了卡尔维诺寓言式的故事,告诉你把现实、世界简化为非黑即白的企图一定会失败。”

●起——《黑天鹅》其书其人

《黑天鹅》出版于年,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位杰出的风险管理理论学家。在我看来,塔勒布是个不折不扣的风险偏好者,事迹有二——一,他在“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了行权价格很低且无价值的认股权证,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做空了美国股市,正是这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使塔勒布几乎一夜暴富;二,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又先知先觉地重仓做空,大赚一笔。

接下来,让我们将注意力从塔勒布的经历转移到他的作品上。《黑天鹅》一书的逻辑框架并不像作者声称的那样简单,它的内容也涵盖了文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方面。每读一部分,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只是,在惊叹于塔勒布的博闻强识之余,我也不禁会有一些遗憾:作者给了我们一盘珍珠,却没有把珍珠串成项链,需要我们一次一次的去阅读,去理清思路。

●承——什么是黑天鹅

首先我打算以黑天鹅为切入点来开始这一节的话题。黑天鹅曾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种认知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借此反思自己,我们通过以往的经验所获得的认知,是不是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呢?)

与媒体极力渲染的黑天鹅有较大出入,真正的黑天鹅只会在相当极端的环境下(极端斯坦)出现,这种出现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为了证明这种意外性,作者采用了分形、混沌、蝴蝶效应三种方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世界是无法预测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在极端环境下,一起黑天鹅事件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弱化甚至消除这种影响,事后诸葛亮们会通过一系列总结概括,给一些偶然性极大地事件披上理论化、规律化的外衣,让黑天鹅事件显得不那么偶然。

结合上面的描述,我们得到了黑天鹅事件的三个特性:意外性,极端影响性,事后可预测性。

如果将黑天鹅事件的“事后可预测性”置于聚光灯下,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正如我们无法通过“2”来回推“2=1+1”,也无法通过一滩水来了解冰的形状一样,即使通过最普通浅显的常识,我们也会觉得,把不确定的事件套上确定的、规律的外衣,怎么听都会多少有些荒谬。在塔勒布看来,这种荒谬的行为源于一种认知错觉。“前景理论”的提出者丹尼斯·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也提到:这种效应(事后诸葛亮)源于人类的认知谬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效应与大脑有关,是人类本身的一种行为习惯。

关于事后可预测性,有一个相当著名的词语会被反复提及——“幸存者偏差”。人们会习惯性地总结幸存者成功的原因和经验,以此来复刻他们的成功。然而,许多被淘汰的人也拥有与幸存者一样的特质,只是由于不可预知的因素而没有成功。所以通过总结幸存者的经验来复制他们的成功是行不通的。

我们再将目光从事后转移到事前。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企图预测未来的人(在我看来,预言家们比事后诸葛亮更加不靠谱),对此,作者在第十章中如是说道:“我们在自以为拥有的知识方面非常自大,但我们有一种内在的倾向,以为我们比实际上知道得多一点,正是这一点会不时招致严重的麻烦……为什么我们不提自己在预测方面的记录?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自己在(几乎)所有大事件上的预测失效?我把这称为预测之耻。”

将预测之耻理论代入到夜的火鸡身上。火鸡在天之前的生活正常到千篇一律,它认为自己的第天也将像往常一样度过,但就在这一天,它成为了农夫的感恩节主菜。对于火鸡而言,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天鹅事件;但对于农夫而言,这仅仅是预定计划中的一个正常环节。从中,我们可以得出预测之耻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知有限。我们总是善于从重复中学习,却忽略了事物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转——黑天鹅的应对之道

在了解了黑天鹅的定义、特征与基本原理之后,应当如何就黑天鹅事件作出应对呢?这是本节我们重点讨论的问题。

就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塔勒布给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包括:不要预测,谨慎预防,危中取机,保持充足冗余,不要负债,采用杠杆策略。

保持冗余是大自然的智慧。举例来说,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肺、两个肾、两只手,这种重复化的配置是应对意外状况的保险。生理上如此,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冗余,比如文件备份,购买意外保险等。

危中取机,即利用黑天鹅事件获益,我们称之为反脆弱。最典型的反脆弱手段就是杠杆策略,简单来说,我们应当把用于投资的资金分为两部分,85%-90%的部分投入非常安全的领域,如国债;剩余的10%-15%投入高风险产品,如股票。这样,我们既能保证大部分资金的安全,又能用少部分投机性资金来赌黑天鹅事件的出现。

对于塔勒布的第一个应对方法——不要预测,我个人则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事前预测未来和事后诸葛亮固然是不靠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被动应对。因为在投资市场中,只是被动应对,而没有系统的方法做研究决策支撑,无疑是自寻死路。查理·芒格说过,股票投资需要建立一个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多模型的思维方式。例如,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连续多年在投资方面保持高盈利的重要手段就是多种量化模型的运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HMM(隐马尔可夫模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下《西蒙斯——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总之,在不要预测的角度上,我无法对塔勒布的这一应对措施作出评价。

●合——感悟,随笔

感悟更多像是一台自动进行动态更新的机器:在没有精确,固化的认知情况下,每次重新阅读都会拥有一层新的感悟。

当我第三次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才大概把握了它的脉络,大致理解了它的精髓:预测黑天鹅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应对策略应该是放弃对黑天鹅出现的时间的预测,转而预估黑天鹅一旦出现对自己影响的大小,尽量避免负面黑天鹅带来的致命伤害,同时利用正面黑天鹅获取超额收益。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段话,与其意境颇为相符: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简单解释,循环往复的事物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而有形物质又产生于道,道是无形的。回到《黑天鹅》中,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内在联系是微妙的,即使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我们也无法准确的预测出未曾发生的事情。所以,不要试图预测,幻想自己成为农夫。保持自然之心,遵循自然之道,遭遇风险主动合理应对,我们终究也不会成为夜的火鸡。

壹点号齐鲁金融茶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yjjs.com/afhzp/27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