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作家昆德拉的一生澎湃在线

                            

原创JiFengBookstore回响编辑部收录于话题#风向书单20个

“我出生于4月1日。这在形而上层面并非毫无影响。”昆德拉的写作人生,像是上帝与他开的一个玩笑,充满了误解:他不仅是误解的受害者,也是误解的制造者。这源于特殊的历史境遇,也源于他对媚俗的反抗和对文学的独立性的追求。

昆德拉曾先后两次被开除出党,因立场问题遭受谴责;后离开捷克,移居法国,用法语写作。于捷克人,这是背叛,于自身,则切断了文化的根脉。在特殊时期,他的捷克语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遭禁,但在天鹅绒革命之后,他仍没有迎合政治环境的变化,也不顾出版商和读者的要求,拒绝在国内出版其捷克语作品。他不认同年后,捷克人对传统的彻底唾弃,更不想让自己的作品成为政治的注脚。

在《被背叛的遗嘱》里,他说:“我深深渴望的唯一东西就是清醒、觉悟的目光……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通过小说,昆德拉勘察人的存在状况,拓展人的存在的可能性,他希望作品随时间的推移,仍闪现出具有内在统一性和普遍性的艺术之光。

本期风向书单除了国内授权引进的首部昆德拉传记《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之外,还有香港作家西西耐人寻味的新作《钦天监》、许纪霖教授有关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课程讲稿《脉动中国》、“21世纪社会学之父”查尔斯蒂利的民主转型三部曲,以及重新讲述年帝国兴衰史的《帖木儿之后》……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日]清水洁/王华懋/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2

公权力的懈怠之网,织出白白逝去三次的冤魂。

大学女生猪野诗织倒在血泊中,年仅21岁,警方对这起“随机砍人”命案的凶手毫无头绪。奇怪的是,死者却早早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在遇害之前7个月就已经写好数份遗书,还明确点出了凶手的姓名。调查记者清水洁注意到了遗书的蹊跷之处,通过调查,先于警方锁定了凶手真身。原来自从和前男友分手后,诗织和她身边的人一直受到后者的跟踪骚扰,但警方却对她的报警求助敷衍了事,最终酿成惨剧。命案发生后,警方不但不认真查案,反而还蓄意抹黑诗织,而甘于充当公权力传声筒的主流媒体也一窝蜂对诗织加以荡妇羞辱,孤立无援的女学生分别被凶手、警察、媒体杀害了三次。最终让事件水落石出的却是“三流”周刊记者。本书记录了清水洁挖掘真相、推动进展的全过程,也记录了腐败僵化的公权力如何让无辜者三次被害的嘴脸。

我将如何呼唤你

[意]西尔维娅费雷里/陈英、许文畅/湖南文艺出版社/-3

哪怕千刀万剐,也要找回真正的性别,一切伤痛母亲和孩子共同承受。

生下与众不同的孩子,注定了母亲要流更多眼泪。此刻,这名母亲和她的孩子正隔着一道手术室大门。术后,她将失去她的女儿,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儿子。这场蜕变是孩子期待已久的成年礼。《我将如何呼唤你》构建了这样的场景,刻画了手术室外等待中的母亲的内心独白,回顾了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因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认知障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带来的伤痛,以及这些伤痛如何经由骨肉亲情在母亲身上放大。

钦天监

西西/世界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皇帝要叫臣子把天地之间的通道断绝了,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消息呢?

明末清初,以观天象为业的周家从南京迁居北京,周若闳子承父业,进入钦天监学习。故事围绕主人公与妻子持续一生的对话,以两条线索展开,主线讲述发生在钦天监的一场千年未有之对话,新思潮启蒙的大幕,掀开一角;副线将主人公一生种种奇遇缓缓铺开。小说刻意描述了一个东西文化交锋、人们思维发生大转折的时代,通过东方占星术、周易、史学与西方天文学、几何、数学、地理学等思维方式的交流与碰撞,巧妙穿插历史文献,史料、圣旨与奏折、明清笔记、传教士的日记和回忆录、文学家作品片断、历史公案等资料,为小说创造了多维空间;细致地描写了紫禁城和老北京城的趣味生活,展开庙会、洗象、小吃、京城乞丐等一幅历史风情画卷。

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许纪霖/上海三联书店/-3

中国人,如何“认识你自己”?

自五四反传统思潮发轫以来,百年来的中国知识人整体上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视为糟粕,从而把它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最近三十年来,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批评和检讨。中国文化界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我们无法挣脱的文化基因。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重新理解中国传统。许纪霖教授出版的新著《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就是一部把脉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著作。这部著作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出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命脉,向读者勾勒了一幅生动的历史文化地图。

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修订译本)

米歇尔福柯/严锋/上海人民出版社/-1

打开福柯思想的钥匙。

福柯是一位不按常规出牌的思想家。他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命运、民族蓝图、政治伟业等宏大主题。恰恰相反,他所选择的都是被一般学者所忽略的小众主题。例如,监狱是如何诞生的?精神病院是怎么回事?而他竟然从这些非主流的小众主题中开掘出了现代社会的大秘密:权力已经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正在吞噬着我们的私人生活,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性。在福柯看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监狱,圆形敞视监狱无处不在。福柯的思想说起来似乎简单,而实际上相当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进入福柯思想的入口。而《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就是这样一个入口,在这个入口里,我们将发现打开福柯思想的钥匙。

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

王元崇/文汇出版社/-1

今日中美关系之种种,滥觞于二百多年前的清美相遇。

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帆船,满载对财富的渴望和对东方文明的幻想,前往乾隆治下的盛世中华;多年后,大清轰然崩溃,而美国却在通向霸权之路上如日方升。在一个多世纪的相望、相遇与相撞背后,是中国逐渐认清世界,并蹒跚追赶时代脚步的历程。双方的此消彼长,正是两个世界、两个时代交错的侧影。

从蒲安臣使团到留美幼童,从排华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历史学者王元崇耗费20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原始资料,全面分析清美贸易、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往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天朝”与“外夷”、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之中,解读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复杂博弈,还原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打破线性历史观的陈腐教条,重新审视今日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无缘得见的年代:我的祖父母与战争创伤

[法]伊凡雅布隆卡/闫素伟/商务印书馆/-1

是家族的自传,也是正义的呼吁。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作者追随未曾谋面的祖父母玛戴和伊德萨雅布隆卡的脚步,在这对夫妇的悲剧人生中反思20世纪历史。他们作为共产主义者曾在波兰被追捕,作为外国人成了法国的非法移民,作为犹太人一生都在躲藏中生活,他们被卷进了20世纪的悲剧里:斯大林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作者通过采访,查阅政府档案、警察局犯人记录及当代人的一些回忆文章等,勾勒了他们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

这本书是家族的自传,也是正义的呼吁,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的工作的延伸。该书较好地克服了历史学家的冷静客观和主观情感之间的矛盾,既有事实材料分析,又有文学性描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一部历史佳作。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

[美]查尔斯蒂利/陈周旺/李辉/熊易寒/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2

信任与统治

[美]查尔斯蒂利/胡位钧/上海人民出版社/-1

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

[美]查尔斯蒂利/谢岳/上海人民出版社/

如何观察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活?

查尔斯蒂利是当代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最多产、最有趣的社会学家”。在《欧洲的抗争与民主(-)》一书中,蒂利尝试对欧洲的民主化进程提出一个新的解释,同时把目光投向全球历史的发展趋势,在解释民主为何能够生根时,他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yjjs.com/afhhy/34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