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疫情黑天鹅冲击下全球电子信息供应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王翠林温晓君

随着全球疫情风险升级,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且传导机制作用下,下半年或将显著增强。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对撞的背景下,需警惕疫情“黑天鹅”带来的扰动对全球供应链产生解构。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地方各级政府开始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入手,以点带面精准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九成以上。但目前疫情在日韩美欧快速蔓延,将对电子信息全球供应链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全球疫情风险升级,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且传导机制作用下,下半年或将显著增强。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对撞的背景下,需警惕疫情“黑天鹅”带来的扰动对全球供应链产生解构。

疫情令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承压较大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出口最多、配套最完备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体系,占据全球供应链重要地位。据韩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振兴院《全球电子产业主要国家生产动向分析报告》显示,年我国电子产业生产额为.66亿美元,以37.2%的占比位居全球第一,且电子零部件、无线通信器材以及电脑等多领域位列第一。出口方面,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12.8%,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金额占国内贸易出口总额32%,达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国。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芯片、软件服务、PCB、外观件制造、组装、测试认证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的配套对疫情冲击具有一定抗压韧性。受疫情冲击,预估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并对全球产生连带影响,但随着复工复产率提升和对冲政策出台,3月份开始缓慢回升,二季度经济增长将有明显回升。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崛起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溢出效益,以及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主动作为。加入WTO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紧抓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凭借资源、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迅速切入全球电子产业链分工,并不断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以苹果为例,年前名核心供应商中43.5%是中国企业,其中21%来自中国大陆。以特斯拉为例,其电动车供应商涉及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中控系统等九个部分约余家供应商,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我国以积极主动姿态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对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以及产业升级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来料加工、代工等低附加值环节向芯片研发、制造等产业链上游攀升。

全球产业格局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存在较大进口依赖。受资源、技术壁垒等因素制约,在电子信息全球分工产业格局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依赖全球资源和技术支持。例如,日本欧洲垄断硅片、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美国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巨头以70%的市场份额高度垄断全球EDA设计软件领域,荷兰ASML在全球45纳米以下高端光刻机领域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我国在部分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自给率较低,进口依赖较为严重。年我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自主化率不足20%,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15亿美元,进口金额为.81亿美元,贸易逆差同比增长11.21%。未来,随着日韩美欧疫情的快速扩散,全球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来自国际层面,并将通过进口渠道的反射使得我国产业发展承受较大压力,致使全行业产业链中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闭环,供应链继续中断风险依然存在。

疫情或将诱发全球供应链体系松动

需警惕逆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变本加厉。在互联互通时代,面对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目前全球多个国家普遍启动限制性措施,受国际层面供应链风险影响我国产能或很难实现并维持完全复工。在此形势下需高度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严重影响我国产业进出口。例如,新一轮《瓦森纳协定》中有关半导体领域出口管制内容直指我国正在崛起的半导体产业。5G领域美国依然未放弃继续游说欧洲国家禁用我国通信网络设备,尽管游说尚未成功,但该趋势仍将持续。

需摒弃在一国一地搞孤岛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长、细分领域多、技术含量高。任何一国都难以凭借封闭的产业体系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封闭条件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存在技术、人才、成本、资源等众多制约因素,易产生资金风险引发财务危机,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致使对关键环节资源支撑力度不足。现代产业体系是开放型世界经济下的产业体系,只有在合作基础上竞争才能实现共赢。对我国而言,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短板事关“两个强国”建设目标能否达成,须牢牢把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另一方面应寻求更深更广的全球产业链合作,以开放合作应对一切挑战,促进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需把握疫情后吸引国际高端供应链转移的机遇。此次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带来深刻扰动甚至解构风险,使得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承压较大。但危中有机,一方面,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以及出口企业在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中展示的生产韧性,展示了我国担当全球供应链“稳定锚”的实力。为推动富士康快速复工、苹果复产,政府协调调动近20个省份资源,推动6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复工,证明我国产业抗压韧性和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效率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加大投资的信心。近日,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超过60%受访企业表示年会考虑增加在华投资。我国应通过政策引导,围绕高性能生产设备、关键元器件、原材料等短板领域,积极做好疫情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准备,继续营造更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带动我国产业链、价值链向上游延伸。

加大原始创新和产业化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关键终端产品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制定和实施国家关键供应链安全计划,摸清手机、PC、服务器等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构建供应链风险地图系统,做好风险识别和供应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并建立持续的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提升全球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

二是探索建立供应链关键产品备份储备制度。支持和引导头部企业围绕基础性、通用型元器件、原材料建立辅助供应链网络,分散供应链风险。同时根据对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和生产装备的风险评估推动建立国家战略储备机制,构建应急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三是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业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5G等优势领域,加大原始创新和产业化投入力度,构建“非我不可,没我不行”的“点穴”式产业生态。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开放性竞争领域,以产业链精准配套和广阔应用市场强化产品服务定义能力,推动中国方案进入国际主流技术标准体系。

作者简介

王翠林、温晓君,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END

来源:年5月1日期《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编辑:艾丽

审核:赵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yjjs.com/afhhy/34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