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座X-1双星系统的暗星: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可能是黑洞的天体。年,科学家发射的x射线探测器在天鹅座方向距离我们1万光年的地方,探测到一个强X射线源一天鹅座X-1。年,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自由号”也记录到它辐射的x射线进行着快速变化,经多次观测证实这是一个互相围绕旋转的双星系统。看得见的一颗是编号为HDE的亮恒星,光谱线型表明它是一颗质量在30m。左右(25-40m),直径为1.8x10km的蓝色超巨星;看不见的伴星体积非常小,质量约为7~14m。,是一颗不发光但射出强烈的X射线、γ射线的暗星。据测,这个暗星正在吸取可见星的物质,使之加热到几百万开,成为X射线源。该暗星极有可能就是一个黑洞正在吸取可见星黑洞。
当然,也可以认为天鹅座X-1是一颗中子星,但由于其质量已经超过了3.2mo的奥本海默极限,故其引力足以使它坍缩为一个黑洞。一颗中子星吸取其伴星物质,也会发射出X射线来,但由于其引力场不很强却不能导致辐射γ射线,而黑洞却能够。所以,能否辐射Y射线也是区分黑洞和中子星的-种方法。年11月,美国发射的“高能天文台-2号”卫星拍摄到了这颗暗星周围星云的照片;后来发射的“高能天文台-3号”也探测到,天鹅座X-1发出的γ射线的能量要比它发出的X射线的能量高千倍。年初,美国天文学家还观测到,天鹅座X-1发出的γ射线似乎来自一个直径仅约mile(英里,1mile=.m)的小区域,那里可能存在着温度高达几十亿开的高温气体,所产生的正负电子对彼此湮没能发出很强的Y射线。可判断,天鹅座X-1最可能是一个黑洞。
LMCX-3双星中的暗星:第二个黑洞的候选者是在银河系附近的大麦哲伦星云中发现的。大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最邻近的两个河外星系之,在南半球能用肉眼看到,得名于首先把它记在航海日志上的著名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天文学家确认,这个星系的X射线源LMCX-3是一颗质量约为10m。(有文献说6-14mo)的致密暗星,它就是第二个可能的黑洞。该暗星与另一颗高温蓝巨星组成一个双星系统,由光谱线型估计这颗高温蓝巨星的质量约在4~8m。之间。
麒麟座X射线新星A-00:美国天文学家年1月宣布,他们在麒麟座距地球约0光年开外,发现了x射线源A-00,其质量在3.2~7m。之间,甚至可能更高;其伴星是一颗质量小于太阳的矮星。它们属于一个小质量的双星系统,有人在年拍摄的麒麟座照片里也找到了它,它那时正处在光学爆发之中,被归人了新星的范畴。A-00可能是目前所发现的离地球最近的一个黑洞候选者。
按照有关专家的估计,在过去亿年中,银河系里平均每年就有一颗超新星爆发,而每颗超新星中就有一颗能形成黑洞,那么银河系里就应该有万个恒星级黑洞。可是实际发现却很少,在双星X射线源中人们只找到几个具有较明显的黑洞证据。事实上,还有几个X射线源中也可能有黑洞,但因测量误差较大而不那么肯定。
银河系的1E.7-:苏联年发射的格拉纳(Granat)卫星上的法国望远镜西格玛(Sigma),在年发现了一个较强的x射线和y射线源,它距银河系中心不到光年,暂时代号为1E.7-。西格玛还探测到它发出的“以大量电子和正电子酒没形式”出现的一阵反物质爆发。按照一些高能天体物理学家的观点,只有黑洞周围才具备产生大量正电子的极端条件,所以它被许多人看作第四个恒星级黑洞。
仙后座A:它距离我们约有光年,不包含脉冲星或x射线源,是一个与超新星遗迹有联系的最强的射电源。人们从其周围星云的膨胀速度推算,爆发大约在年时就应该被地球人看到,但历史上却没有任何记录。于是人们推测,在爆发前其前身很可能是一颗质量非常大的恒星,爆发后核心直接坍缩成了黑洞,使它不能成为很亮的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