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日前,有鸟类爱好者记录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疣鼻天鹅在崇明东滩保护区北部的生态修复区内停留,这是13年来首次发现。此外,还发现大量小天鹅也出现在东滩保护区,数量创近年来之最。在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下,崇明东滩正成为天鹅们的“栖息乐园”。阔别13年再见疣鼻天鹅天涯无垠,相依为伴,是大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在动物界,疣鼻天鹅堪称一夫一妻制的典范。它们婚姻关系一旦确定,就会厮守终生,一只去世,另一只会独自度过余生。它的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它很少发出叫声,故又得名“无声天鹅”。传说中的疣鼻天鹅不会发声,但会在临死前唱出一首动听的歌曲,称为“天鹅之歌”。疣鼻天鹅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河湾、水塘、水库、海湾、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分布于欧洲、北非、亚洲中部与南部。这种天鹅主要吃植物的水下部分,偶尔也吃少量的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昆虫、鱼虾等,觅食时倒立将头探入水下。疣鼻天鹅多以小群迁徙活动,只有在换羽地或食物丰富的地区才可能大群集结,有时达千只以上。疣鼻天鹅几乎不迁徙或只作短距离迁飞,最远一般不超过50千米,而且是沿水域进行的。疣鼻天鹅的越冬地、换羽地、繁殖地十分固定。疣鼻天鹅3~5岁性成熟,一旦求偶成功,一生为伴。它们的求偶过程复杂,极具观赏性。疣鼻天鹅集群营巢,雌雄共同完成,巢址常在静止的水面或水边。窝卵数4~8枚,是天鹅中产卵最多的一种。卵壳为蓝绿色,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35~36天,雏鸟生长速度较慢,体重7~9千克时才会飞,需要4~5个月。疣鼻天鹅在东滩保护区范围内十分罕见,保护区上一次记录到该物种是在年,距今已有13年之久。千只小天鹅上演“天鹅湖”当下正是候鸟迁徙越冬季,崇明东滩同时也成为了小天鹅的乐园。根据上海林业部门11月最新调查数据,全市所有水鸟调查点共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只,其中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横沙东滩只,南汇东滩60只,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崇明东滩的小天鹅数量再创近年来新高。历史上,在崇明东滩过冬的小天鹅曾经非常多。上世纪年代东滩的小天鹅曾有多只。此后,随着环境改变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干扰,在东滩越冬的小天鹅数量骤减。近年来,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治理和滩涂生态修复,使得包括小天鹅在内的许多鸟类逐渐回归,部分鸟类数量增长明显。年,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小天鹅有62只,停留了近5个月时间。年12月,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时,在生态修复项目区域记录到只小天鹅,数量近乎是前一年的2倍。而年,工作人员在保护区监测到总共只小天鹅,再创新高。年11月,崇明东滩已经记录到小天鹅只,再次创造了纪录。从上海全市监测到的数量来说,小天鹅数量近年来也有明显的增长。年全市调查发现只,年猛增到只,年更是达到了只。林业部门介绍,小天鹅每年10月开始陆续沿内蒙古-山西-河南-江苏-上海路线飞到崇明东滩等地越冬,次年3月陆续飞回繁殖后代。本报记者李一能通讯员陆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