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安居客IPO打头阵后,58旗下的“天鹅到家”也递交IPO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JIA”,目标是冲刺中国家庭服务平台第一股。
天鹅到家(原58到家)成立于年,品牌定位为“全国领先的家庭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便捷、安心的标准化到家服务。截至年3月31日,天鹅到家累计拥有超过万注册用户,累计服务超过万用户,GTV(总交易额)超88.28亿元。
而58同城如今选择天鹅到家赴美上市,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分拆上市,寻求更高估值
年9月18日,58同城宣布完成私有化并购,并从纽交所退市。而58同城之所以这么做,则和市值被美国市场低估有关。
在私有化之前,58同城发布年财报,全年总营收为.亿,同比增长18.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2.亿,同比大增.5%;毛利润为.8亿元,毛利率水平为86.4%。
不过,营收增速已连续5年下滑。年—年,58同城营收增速分别为.11%、69.54%、32.62%、30.48%和18.56%。
虽然58同城在营收和利润上的表现还算可观,但由于营收增长疲软,美国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它。58同城的股价自年5月达到89.90美元/股的高点之后,一直震荡下行,截至退市之前已跌去近四成,当时私有化市值为87亿美元左右(较巅峰时期跌了近三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58同城为了获得更高估值,只能选择别的发展战略,比如回国选择整体A股/港股上市,或者分拆业务上市。目前来看,58同城显然选择了后者,先分拆上市再整体上市,未来的58同城将是一个类似于GE模式的投资控股公司。
58同城现今已拆分出多家独立业务——天鹅到家(估值18亿美元)、快狗打车(估值10亿美元)、转转(估值18亿美元)、车好多(估值超亿美元)和安居客(估值82.7亿美元)等。
这些分拆业务的估值总和超亿美元,远远高出58同城去年完成私有化市值。这么来看,58同城没有选择回国上市,而是选择分拆天鹅到家赴美上市就不奇怪了。相信继天鹅到家之后,58同城未来将有更多分拆业务上市。
天鹅到家上市背后,不想再错失任何赛道
以上是从大方向上讨论58同城选择分拆天鹅到家上市的原因,那么从细分垂直领域来说,58同城拥有众多分拆业务,这次为何选择家政服务这一板块?
俗话说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58同城重点着手家政服务业务,势必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背后所处的超万亿的生活服务市场。
随着大家的收入水平升高、老龄化人口结构加速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实施等,业内人士预测家政服务业的需求增大,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据相关数据显示,年我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同比增速接近28%,预计到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比如美团上线到家服务、腾讯系的“e家洁”挂牌新三板、京东到家和云家政、百度展开合作,推出家政上门服务等。定位本地化生活服务,又有家政服务经验积累的58同城,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加之,58同城发展多年,虽然占据了流量的制高点,但业务发展却处于”大而全“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每样业务难以做精、做强。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8同城原先看不上的美团、闲鱼和贝壳等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市值越来越高。就拿美团来说,截至年1月19日,市值站上了2万亿港元(约为亿美元)的高位,吊打58同城市值。
这些公司从细分垂直领域进入,分步包围并蚕食着58原有市场,反应在业绩上,58同城营收增长疲软就是最直观的证据。
时间已经不允许58同城再坐以待毙了!错失团购等赛道的58同城,深知不能再错失飞速发展的家政服务赛道,赶紧加码天鹅到家上市,获得足够资本来进一步发展。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58同城发展天鹅到家业务背后,亦将面临不少困难,比如来自同行的竞争、业务持续亏损下的自身造血问题,以及行业本身过于本地化和分散化的特质,导致互联网化发展艰难等,这些都亟待解决,且都不是靠资本助推就能轻易做到的。从客观角度来看,58同城发展家政服务业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