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是为“匠”(一)
——我们怎样做集体教研
各位老师好!本学期,我们教师要在集体教研、做课题常规工作方面认真开展工作,怎样让这些常规工作务实高效,前几天有机会我在线上参加了王亚丽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活动,还参加了工作室深圳市课题开题(成果培育类),学习了不少东西,感谢王亚丽老师给我学习机会,我抽空写了两篇文章,请大家认真看一看。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何为“匠”何为“匠”?康熙字典解字: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作器也。有手艺的人:匠人。木匠。画匠。能工巧匠。灵巧,巧妙:独具匠心。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匠气。众所周知,社会上曾有诟病老师为“教书匠”,将老师与医师比较来质疑老师的专业性。如果我们教书像木工走家窜户做桌椅板凳,养家糊口,那我们就是一个熟练的技工而已。因为我们备课不研究学情,对照教参课本从网上剪辑拼凑教案,到了课堂上,目中无人一讲到底,课后让学生做练习册上的作业。如此这般,教两个班就窜两个教室门,教四个班就窜四个门。年复一年,自然匠气十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简言之,“教”而要“研”,那怎样才能真正做好教研呢?教研必须贴近自己的课堂,深耕自己的课堂,一个人教研走得“快”,而一群人教研走得“远”。我想和老师们谈谈怎样借助团队教研平台做教研。3月26日我线上参加了学校“王亚丽名师工作室”的一次教研活动。想以此为例谈点我个人学习的体会,供老师们借鉴。主要谈三点:团队教研平台如何正确定向,研伴贴近课堂如何寻找切口,自己聚焦问题如何直抵心灵。
团队教研如何正确定向记得王亚丽老师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