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里的须臾一瞬,却已足够沉重,足够令人们难忘。
这一年,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俄乌冲突惊蛰般炸裂天际。地缘冲突、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粮食危机随之而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种种惊变叩问出了时代课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人类最大的敌人恐怕是人类自己。然而,倒也不必绝望,人类也是聪慧而勇敢的生灵。
处变之时,当时代呼唤智慧,当生活呼唤勇气,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一起前行。
在辞旧迎新之际,直新闻推出跨年特辑——《处变之时我们同行》。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人,检视,展望。
年是魔幻的一年。唯有四年一度的足球大赛让人们暂时忘却了烦恼,但矛盾与问题依然搁在那里。就像阿根廷,赢了足球,输了经济,狂欢夜后,百姓的痛苦指数并没有减轻多少。
回望,战争、通胀、罢工、热浪、新冠是首先跳入脑海的几个关键词。英国柯林斯辞典评出的年度词是“持续危机”,日本评出的年度词是“战”。的确,这一年,危机一场接着一场,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药品危机、环境危机等比比皆是。从年初的俄乌之战到贯穿全年的抗击新冠之战,既有刀光剑影,也有看不见的硝烟,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了生动的注解。
一、俄乌冲突是年最大的黑天鹅
俄军撤离基辅后安东诺夫机场成为废墟
(一)俄乌冲突的爆发是年最大的黑天鹅。2月24日将作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载入史册。在这一天,俄罗斯以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之名,对另一个主权国家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已持续10月有余,从俄罗斯最初直抵乌克兰首都的闪电战到马里乌波尔钢铁厂的包围战,俄罗斯的战略盘算在进退失据中不断调整。而乌克兰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及仓促应战到重新夺取赫尔松,并在顿涅茨克展开战略反攻,俄乌双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西方国家迅速启动对俄极限制裁,甚至冻结了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欧盟启动九轮制裁,限制购买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并采取限价措施,以切断俄罗斯的战争经费来源。由于欧洲这些年来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成了一把双刃剑,在打击俄罗斯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经济搞成半残。天然气价格大涨近10倍,一些欧洲国家的百姓不得不重新上山砍柴,以备寒冬取暖。什么核电污染、什么烧煤排出二氧化碳等环保概念,统统搁在一边;瑞士放弃了中立国地位,瑞典、芬兰更是宣布加入北约,西方国家甚至在全球掀起一起“取消俄罗斯”的运动,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俄乌战争是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一场混合战争,军事战、科技战、舆论战、网络战等交替应用,战争概念的加速迭代令人目不睱接。在俄罗斯看来,对乌这一仗不是先发制人,而是绝地反击,是年苏联解体事件的延长线上的斗争。普京曾经说过,“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俄乌冲突表明,普京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必须夺回失地,以挽回俄罗斯的尊严。俄乌冲突双方并不是侵略与反侵略那么简单,历史的经纬与现实的纠葛让黑白之中多了几分灰色。
美国联邦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
(二)年是全球的政治强周期。英国一年换了三任首相,约翰逊为他不守规则、无视纪律付出了惨重代价;继任者特拉斯过于鲁莽,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短命”的首相。印度裔苏纳克走马上任,但反对党要求提前大选的压力不减。年末岁尾,英国罢工潮此起彼伏,从铁路工人到护士,从邮电工人到紧急救护员,这些人的核心诉求是增加工资,以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压力。尽管苏纳克誓言将尽快出台《反罢工法》,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圣诞节注定在混乱中度过。面对脱欧后遗症,英国三任首相束手无策。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的离世,英国的凝聚力也在进一步下降,大英帝国的落日余晖将其衰落的影子拉得很长。美国后院起火,让美国所谓“价值观联盟”的成色大打折扣。在洛杉矶举办的美洲国家峰会遭到拉美国家的抵制。“巴西版特朗普”博索纳罗在大选中败北,“不承认大选”的政治诉求没能掀起大的波澜,卢拉如其所愿地重新回到巴西的舞台中心,重新为巴西人的温饱问题而奋斗。从墨西哥到巴西、从阿根廷到哥伦比亚,拉美主要国家纷纷左转,“粉红浪潮”再次席卷南美,让美国多了一份不安。坐视不管不是美国人的风格,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会在这个地区反复上演。
无论是年底举行的美非峰会,还是7月份的拜登中东之旅,都在迅速提升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意义。沙特阿拉伯成为中东大国的雄心进一步凸显,美沙关系被推到风口浪尖;伊朗受制于国内的“反头巾”抗议浪潮,政治变数增加,美国因素更加突出。
中期选举将美国的党争推向新高度。特朗普被“抄家”,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事件调查委员会建议司法部刑事起诉这位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提拔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们推翻了《罗诉韦德案》,让存在50年的女性堕胎权一夜间消失。11月份的中期选举,终于让共和党尝到了苦涩的滋味,美国选民不仅关心通胀,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