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
见
美
好
观摩学习
——记苏州市小学美术学科“非遗”项目特色教育教学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观摩学习在这秋已远去,冬如期而至的季节,虽下着绵绵细雨,参加苏州市小学美术学科“非遗”项目特色教育教学展示交流研讨活动的常熟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们却带着满腔热情相约在苏州横泾实验小学,大家满怀期待在这美丽的校园与苏州教育人相遇,交流与分享特色课程开发和课堂实践经验。体会彼此的学识所长,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学习渐进、提升。
听课学习篇
01
《水墨画扇面》
首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的是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小学的顾伟杰老师,顾老师通过一节干净利落的《水墨画扇面》校本课程,让我们走进苏州苏扇文化。通过顾老师各种形式的的精彩讲述,将苏扇的种类、制作工序、组成等相关知识轻松根植于学生们心间,通过示范、比较、小练习等方式讲授了水墨扇面的相关绘画知识,苏扇工坊的同学们还在课堂中展示了精致的穿扇骨工艺技法,也让参加交流研讨活动的我们感到收获满满。
02
《精细中显神韵—舟山核雕》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的池玉兰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致的核雕课程《精细中显神韵——舟山核雕》。一颗拇指大小的核居然能雕刻出这么多形象,在池老师的课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核雕艺术的魅力,一枚盈不过寸的橄榄核,需根据果核的形状,因材施艺,通过点、线、面精心布局及巧思妙想的雕刻,达到精巧玲珑、出神入化的境界,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却显示出核雕的文化精髓和神奇魅力。
03
《认识国色》
第三节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屈荷军老师执教的《认识国色》,屈老师通过科学实验比较,生动地让学生感受了矿物颜料和锡管颜料的不同,通过连线、研学单、古诗等轻松的教学形式逐步讲解了国画颜料名称的由来,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国画颜料的不可取代性,让这门非遗技艺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三节课后,工业园区美术教研员沈兰老师,昆山的学科骨干代表单宇老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于三位上课老师从教学形式到情境创设到媒材迁移等方面的用心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非遗项目特色教学交流篇
下午,五位老师给大家带来各校非遗项目特色教学的交流,分别是张家港市南丰小学俞亚萍老师的《传承手艺刻纸传播教学美学》、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中心小学庄铮老师的《篆刻学文化刀锋走人生》、苏州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胡彬老师的《从“盘金绣”到“盘金课”——“非遗”项目进课程实践初探》、苏州工业园区读墅湖学校王峘老师的《乡愁里的童年—苏州泥塑》、苏州吴江区八坼小学沈兴根老师的《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在这里生长》。
横泾实验小学的蒋欣校长也作了精彩分享。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非遗文化的精彩,感受到了苏州教育人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
最后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范小虎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范老师指出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