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沪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页: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课
师:大家不要紧张,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已经打在屏幕上了,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的时候,12要读成第12课,再读一遍。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9分钟)
★师:预习过吗?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念词语?
学生齐读词语一个词语,读两遍。
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而且读词语的时候很有节奏感,语速也很适中,非常棒。
★我们已经是三年级了,既然是三年级,那么学习生字词语,主要就是靠自己。这篇课文里的生字词语虽然多,但是很有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记住它。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些字词,有些词语有规律,你能找到它们吗?能不能利用自己找到的规律来记住它呢?和我们分享一下。
生1:我发现胸脯两个字都是月字旁,表示身体。胸的旁边就是一个。
师:就是一个匈,匈牙利的匈。形声字,两个字其实都是形声字。她发现了偏旁是一样的,用这种方法去记忆这个词语。
还有发现吗?你也可以分享别的词语。
生2:我还发现窟窿,它们两个都是穴字头。
师:穴字头,穴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2:洞穴。
师:洞穴,就是洞的意思,小洞叫做穴。
所以也是通过记相同的偏旁部首来记住它。
生3:我发现北风呼啸的呼啸也是口字旁,呼是一个口字旁,旁边是一个胖乎乎的乎。啸去掉口字旁,旁边是一个严肃的肃。
师:同学们你看,这几个同学都发现了它们在字形上的规律。还有没有从别的地方有所发现呢?就是说不是从字形上,或者说从字义上能不能发现?一旦发现了,也能够便于我们记忆。
生4:我发现了震颤,震可以组成震动,颤也可以组成颤动。
师:你看,意思很接近哦,震震动,颤颤动。从词义上我们可以去记住它。
生5:我发现腾空而起,腾空就是而起,而起就是腾空。
师:那倒不一定。腾空怎么样呢?飞起来了,这叫腾空而起。也没有而起这个词语。
生6:我发现胸脯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师:你是从写法上去理解它,去记住它。左边大概占多少呀?大概1/4多一点点,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月字写得太宽。
生7:我发现窟窿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
师:你很聪明,别人说左右结构,你马上发现上下结构了。这个上下结构也是一样的上面那一部分要写得尽量扁一点,字形才好看。
生8:我发现塌陷两个字,塌陷就是塌下去的意思,陷也可以组成陷下去。
师:这个小朋友特别善于从字义上去理解它,记住它,两个词语的意思全是她发现的。有的词语就是这样,用相近或者相同的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而词语的意思就是那两个字的意思。如果我们这样去理解,这样去记忆,那就非常好了。
学生再次齐读词语。
★师:选择两个你认为自己最容易写错的词语,一个写一遍,写在课题的旁边。
学生再次齐读词语。
师:我们刚才通过词语构词的规律,用这个方法去记住它,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它。
二、学习课文
★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也要学会用找句子的方法,那样的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老师一句一句地出示,出示一次,请学生读一遍。)
师:读读看。
生:“克噜——克哩”
师:再读。
生:“克噜——克哩——克哩”
师:再读。
生:“克噜——克哩——克哩!”
师:读完后,你们自己有什么想法?对你们自己的朗读。你们读了三次天鹅的叫声,有什么想法吗?
生1:我觉得第一遍和第二遍都很有气无力的。
师:觉得自己读得有气无力的,而且两遍都有气无力。
生2:我觉得最后一个“克噜——克哩——克哩!”是欢呼。
师:怎么样呢?读出来了吗?没有读出来。
生3:我的想法是,最后一个是很震撼的欢呼声。
师:你已经听出来了?从你们刚才的朗读中,你已经听出来那种震撼的欢呼的场景了?
生3摇摇头。
师:没有呀,我也没有听出来。
生4:我觉得,从最后一句当中一点也没有听出来。
师:你看,它还加深了,一点点也没有听出来。这是实事求是的好姑娘。
★放到句子中读,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读
师:这样读是读不出来的,必须要把这个叫声放到句子里面去,才能读出来。
第一次叫声在哪个句子里,赶紧把它划下来,句子要划完整。
学生划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划完整。
师: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
师:这次读得好了,比刚才那个叫声读得更加清楚了,味道也更加足了。读好这样的句子,一边读一边要想象的,因为“克噜——克哩”
是天鹅说的话,我们都不知道它到底在讲什么。但是为了要读好它,就要去想象。怎么想呢?联系上文去想。抓紧轻声读一下第一小节。
学生出生朗读第一小节。
师:既然读好了,老师再教你们一个想象的方法,要注意一下这个小节里面的一些词语,比如说——
师:比如说一群,比如说讨论。一群说明什么?
生1:一群说明有很多很多只。
师:对呀。讨论说明什么?
生2:它们在议论。
师:对,它们在议论。
生3:它们在七嘴八舌。
生4:它们围在一起说。
师:是呀,七嘴八舌,好多人都在你一句我一句,你愿一语与我一语。
生5:它们在议论纷纷。
师:对呀。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一齐读读看。
学生再次齐读这段话。
师:课文把天鹅的叫声写得太简单了,就是两句,我们一点都听不出它们在讨论,一点都听不出这是一群天鹅。现在我们联系上文,去猜猜它们到底在讨论什么?谁能够告诉我?我给你开个头,然后再说下去。
一只天鹅好像在说……
生6:好像在说,哎呀,没有吃的怎么办?而且这里又很冷。
师:对呀,真的联系了上文。
生7:一只天鹅好像在说,里好冷,湖面又被冻住了,咱们得吃鱼,没有鱼吃怎么办?
师:对呀,你看想得多好,也送给你一张姓名贴。
生8:刚刚还有鱼吃,但寒潮突然降临,湖面又上冻,又没有吃的了。怎么办?
师:怎么办?是啊。
说得这么好,现在老师要提高要求了。一群天鹅,就意味着这一群天鹅里面可能有小天鹅,可能有大天鹅,可能有老天鹅。你想,你的想法可能跟爷爷奶奶不一样,你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面对一件事情,所作的决定肯定也不一样。
你能不能现在来说一说,选1个年龄阶段的天鹅,小天鹅大天鹅都可以,说出它们可能要说的话,这就难了。
生9:一只老天鹅说,我年纪那么大了,没有吃的早晚会被饿死的。
师:是的,这是一只悲观的老天鹅。
生10:有一只成年的天鹅说,现在很冷,寒潮又在降临,冰封湖面,没有鱼吃。我还这么年轻,不想死。
师:这是一只尽管绝望,但还是想挣扎一番的大天鹅。
生11:有一只小天鹅说,我每天都要吃三条鱼的,现在没有鱼吃,我该怎么办呢?该不会活活饿死吧。
师:是啊,小天鹅到底没有经验,它非常的害怕呀。
生12:有一支年长(chang)的天鹅。
师:是年长(zhang)
生12:有一只年长的老天鹅说,没有吃的,我们一群天鹅饥寒交迫,会死的。
师:它想的不是自己,是整个天鹅群。为什么?因为你是一只老天鹅,好有责任心哦,好有团队意识哦。
真的就是这样,有一只老天鹅,听到大家这样的议论,它就采取行动了。再读老天鹅的句子之前,我们再一次读这个句子,把“克噜——克哩”那么简单的两个词语,想像成天鹅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
学生再次齐读。
师:这是一种担忧的声音,这是一种担忧的叫声,对吗?
(老师板书:担忧)
★三次老师解说读,联系上下文读,抓关键语句读,播放号子录音读
(幻灯片有点问题)
师:群体里面有一只老天鹅,看课文的第三小节,这只老天鹅很有经验,了听大伙儿的讨论之后,决定采取措施。
一起读第三小节。
学生齐声朗读第三小节。
师:血肉之躯扑打冰面,老天鹅一定是感觉到非常的危险,一定是会感觉到非常的疼痛,可是他在坚持。读出你们的坚持,一起读。
生再次齐读第三小节。
师:第二次,第三次后面有省略号,省略了很多次,可能第五、第十、第二十次。可是,这毕竟是一只老天鹅,它的体力消耗得很快。慢慢地,力气越来越小了,它慢慢地已经没有力气,像石头一样砸在冰面上了。同学们,读出省略号里面的那种未尽之意,读出没有写出来的这个意思,老天鹅慢慢地有点累了。
学生第三次齐读第三小节。
师:越读越好,在读前面扑打冰面的时候,老师真的听到了坚决,再读到后面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老师听到了老天鹅有点体力不支。其他的天鹅也看到了,它们会想什么呢?
生1:我们帮帮老天鹅吧。
师:是啊,你结合了后文在想象。
生2:老天鹅已经很累了,力气要没了。我帮帮它吧。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呢?结合后文。
生3:老天鹅已经很累了,我们帮助别的天鹅把冰砸碎,好让它们有东西吃。
师:不是帮助别的天鹅,我们一起帮帮把冰砸碎。三个同学说的其实是差不多的,有没有别的意思?
生4:我是这样想的,一些天鹅看着老天鹅,如果说它是一只老天鹅,它肯定没有我们成年的天鹅力气大,但是它已经扑打这么多次了。如果说靠他一个人,我们不帮助的话,这早晚不是一个办法。
师:你是这样想的,真的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结合后面的课文。
生5:毕竟我是一只还没有成年的小天鹅。
师:所以你看到老天鹅这么做,你明白吗?
生5点点头。
师:你没成年,你就明白了,真是一只天才的小天鹅。
生5:毕竟它是一只老天鹅,我们帮帮它,应该能为它加一臂之力吧。
师:助一臂之力,这是一只善解人意的、早慧的小天鹅。
生6:老天鹅已经很老了,它这样扑打下去,我们年轻的天鹅精神充分,体力很多,那为什么不去帮帮它呢?
师:其实你们说的还都是一样的,有没有不同的?真的有吗?真的有的话,你可以得到老师设计的一张明信片。它们说的都是要去帮忙,你的真的不一样吗?有没有结合后面的课文,不是从帮忙这个角度说的?
生7:您已经很老了,休息下吧,我来帮您。
师:还是帮忙。
生8:它们在想,冰面如果还不破开,我们就真的吃不到鱼了。
师:我知道,后半句就是我们一起帮忙吧。是一样的。
生9:我们是一个团体,应该一起破冰。
师:一起破冰,也是一样的。
生10:老天鹅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咦,它真的不一样哦。你怎么想到这个不一样的呢?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想法的呢?
生10:因为后面的课文写冰面终于塌陷了,然后才有天鹅来帮忙。
师:哦,你是这样去理解的。她说的是老天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只小天鹅,因为它不懂。你这个想象很好,你这个想象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好厉害,掌声送给她。
所有的天鹅都来帮忙了,成年的天鹅不停地扑打冰面,于是我们听到嘎吱一声响,冰面裂出了一条缝。慢慢地,裂缝越来越大。课文里说,预备读。
学生齐读。
师:老师说过要读好课文,关键是要发现那些不一样的词语。你看,在这里有一些不一样的词语,不一样的短语。
师: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吗?发现红颜色的字里面有什么奥秘吗?特别是从字数上来看,特别是从字数与内容上来看。这个是很难的,能够发现也要得到一张明信片。
生1:我是从内容上发现的。
师:不,要把内容和字数放在一起发现。
生2:它是慢慢的,慢慢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师:什么东西在越来越多?
生2:天鹅。
师:原来从字数上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暗示,天鹅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就要把它读出来,少的时候读得轻快一点,多的时候读得稍微慢一点,重一点。
学生再次齐读,在读到红颜色字体的时候,随着天鹅数量的增多,老师用手打拍子提示同学读得越来越慢,越来越重。
师:冰面塌陷了,越来越多的天鹅来帮忙了,我们一起和天鹅叫吧。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劳动号子我们现在是很少听到的,劳动号子是从事重体力的人,因为重体力是好难搬运哦,要好多人一起去帮忙。那么好多人一起去帮忙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家可能用力不准,不统一,这样的话就浪费了。于是就有人会呼喊劳动号子,很有节奏,每一个节奏上正好是大家一起用力。
有一次,老师要搬办公室,老师的办公室里有几千本书,老师一个人当然不能搬动。我就找了很多工人来搬,他们从一幢楼的五楼帮我搬到另一幢楼的五楼。搬的时候太重了,于是他们就呼喊着劳动号子。我一听,哇,这是我们在城市里听不到的,这是最原始而古老的劳动号子。于是,老师赶紧拿出了我的智能手机,把这给录下来。
老师播放录音。
师:是不是非常的有节奏感?每一个节奏点上,它们都在拼命地用力,爬楼。你看,走到另外一幢楼了。
有的同学说怎么像在唱歌,是啊,那么重的体力活,一定要像是在唱歌,才能够减轻自己的一点压力,最好最快地完成这个体力工作。
天鹅也是如此。一起读。
学生再次齐读这个段落。
师:在这里,我已经听出来了你们的读法不一样了。你觉得天鹅的叫声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用什么词语?
生1:激昂。
师:太好了。
生2:高亢激昂。
(老师板书:激昂)
★学生自己学习读
师:冰终于破了,天鹅们终于又有东西吃了。
学生齐读。
师:这是什么叫声啊?
生1:欢呼声。
师:欢呼的叫声。
生2:高兴的叫声。
师:是啊。
生3:胜利的欢呼。
(老师板书:胜利)
师: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欢呼一下。
生1:有东西吃啦,终于有东西吃啦。
师:这是欢呼。
生2:我们有东西吃了,我们成功了。
师:但没有说的东西也说进去了。
生3:太好了,有鱼吃了。
师:对。
生4:太好了,太好了,现在有鱼虾吃了,不会饿死了。
师:联系上下文了,真好啊。
不给你话筒,现在你来欢呼。
生5:太好了,现在有鱼吃了,大家辛苦了。
师:它是一只懂得感恩的胖天鹅。但是欢呼得不够,应该更加激动一点。再说一遍。
生5:太好了,现在有鱼吃了,大家辛苦了。
师:如果太好了重复两次,就能够更加表明你欢呼的情感。再来。
生5:太好了,太好了,有鱼吃了,大家辛苦了。
师:是啊,掌声送给自己。你们说得太好了,掌声要送给自己。
★“回马枪”解说读
(一句一句地呈现,每呈现一句,老师解说让同学读。)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三次叫声。第一次叫声,那是冰封湖面没有吃的。读。
……
老天哦鹅想到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击冰面,撞开了裂缝,于是大家一起在那里干。
……
到了最后,大家撞破了冰面,又能找到食物了,心里都非常的开心。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你们就像一群小天鹅。天鹅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