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编辑的专业分享。
通途
近日,浙江省集中开通文泰高速、杭绍台高速、千黄高速、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等多条高速公路,对完善当地交通网络,打造浙江省内“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图为新开通的杭绍台高速回山尖山路段。潘伟峰摄
刊于《人民日报》.12.29第1版
路桥飞架、腾跃丛林,画面中,公路线条遒劲有力,青翠的山林与微微显露的黄土相互映衬,层次丰富。这是近日浙江集中开通多条高速公路中的一条——杭绍台高速回山尖山路段。尽管“七山一水二分田”,但随着一条条高速通车,当地交通网络正不断完善,“1小时交通圈”进程正加快推进。——要闻一版赵政
防落石保安全
图为年12月27日,施工人员在湖北省鹤峰县境内南鹤公路落石路段转运钢丝网。鹤峰县境内的省道南鹤公路部分路段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较多。连日来,当地施工人员系着安全绳,攀爬在公路绝壁上方进行排水、喷锚和挂网,确保行车安全。覃涛摄
刊于《人民日报》.12.29第4版
坦率讲,公路绝壁之上的施工,相同主题有不少照片,为何单单这张让人眼前一亮?其妙处,在角度,也在用光。镜头在被摄者的下后方略略仰拍,绝壁之险、行走之难,清晰可见。强白光下,绝壁隐没了细节,不干扰视觉聚焦的同时又很好地凸显了人物主体。洗练简洁、主题突出的表达,是同题摄影的制胜关键。
——要闻四版陈亚楠
冰雪运动正当时年12月29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在吉林长春开幕。本届滑雪节将持续至年2月26日,计划推出7项冰雪赛事,13项冰雪文旅系列活动。图为当日,参加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的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刊于《人民日报》.12.30第7版
无人机视角下,林海化身为简洁线条,雪原仿若宽广画布,人群恰似点点笔墨,让画面先声夺人。北国冬日风光与运动健儿踏雪戏冰的身影,形成景与人的互动、静与动的协调,将冰雪运动拍出了新意,很好地诠释了冷资源变热产业、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健康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
——要闻七版卢涛
杉林美如画
日前,湖北省仙桃市赵西垸林场的水上森林池杉树叶变红,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景拍照。这片池杉林有3万多株,是湖北省面积最大的水上池杉林。图为空中俯瞰水上森林,蔚为壮观。陈勇摄
刊于《人民日报》.12.31第11版
景物之美,美在自然天成,不加修饰;风景照片之美,则加入了摄影师的巧思与设计。这张水上森林航拍照,远看两岸池杉层林尽染、皆着彩妆,一池碧水通透清澈,将色彩鲜亮的树林一分为二,像是一幅人工裁剪的油画。摄影师巧妙地将河流作为构图对角线与色彩分界线,使得整张照片工整、干净,几何元素突出。按下快门时,又捕捉到游船前行、泛起波浪的瞬间,一动一静,让画面平添几分生气。
——政治版徐雷鹏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
拉林铁路完成正线轨道铺设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近日完成正线轨道铺设。拉林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全长公里,设计时速公里,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建成通车,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西藏交通铁路运输网布局。图为加查县境内的拉林铁路。
人民日报记者徐驭尧摄
刊于《人民日报》.1.3第1版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于新年前夕取得重要建设进展,既有新闻性,也有喜庆味。在西藏分社记者拍摄的整组作品中,这张照片脱颖而出:首先,采用鸟瞰视角,呈现地图化、扁平化画面,抹除了纷繁景物的高度差异,避免了凌乱元素干扰焦点,而使注意力集中于铁路本身,体现了主次分明;再者,在斜阳之下运用俯拍手法,能够极大地彰显光影交互,丰富视觉元素,且树影与铁轨走向一致,强化了画面的秩序感;此外,铁轨作为画面对角线,使构图产生了对称美,一边是泛绿田野,另一边是泛黄树林,泾渭分明,各美其美,又在对称之中有所区别,增添了意趣和韵味。
——要闻一版刘念
鲜橙下山近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果农在田间用背篓转运脐橙。连日来,秭归县果农抢抓晴好天气加紧采摘脐橙,并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鲜果。王罡摄
刊于《人民日报》.1.5第10版
这幅照片充满细节,仿佛在讲故事。看画面,种满鲜橙的山坡铺排画面,金果压枝、星星点点,让人充实而欣喜,填满了读者对丰收的想象。看空间,三位背篓拄杖的果农构成视觉中心,一条运橙小径自山上来,止于三人脚下,与他们错落的站位、各异的姿态共同强化了景物的层次,也延展出运橙下山后卖橙、品橙的想象。看色彩,金黄、翠绿明亮饱满,鲜橙的丰富汁水仿佛已经入口,版面取标题为《鲜橙下山》画龙点睛。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旺,看着丰收的果园、满满的背篓怎能不叫人振奋!
——经济版李远哲
紧张施工
1月4日,江西鹰潭市鹰西南北通道工程下穿沪昆铁路白露江大桥立交施工现场,工人在浇筑混凝土。该下穿立交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当地交通压力;同时将保障沪昆铁路大动脉运输安全,为该区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宋德强摄
刊于《人民日报》.1.7第2版
画面后方,工业机械在上方高速运转,画面前方,钢筋水泥在下方即将成型,连接起它们的是滚动到模糊的混凝土,是扛起浇筑软管的工人的身躯。从上至下,自后向前,流动的画面动感十足,劳动的热火朝天扑面而来。夜景拍摄捕捉细节不易,独特的拍摄角度却记录下工人劳动最生动的场景,神态、动作一目了然。整体虽略暗,工人暖橙色的工作服和头顶的探照灯却点亮了整个画面,也让观者不由为这些在寒冷冬夜仍然为基础设施建设拼搏奋斗的动人身影深深吸引。
——要闻二版郭雪岩
风雪中的志愿者
1月6日凌晨,大连多地普降中到大雪,气温突降。在大连海洋大学,因雪大路滑,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志愿者们用三轮车将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师生手中。纪杨摄
刘洪超王海鹏文
刊于《人民日报》.1.8第4版
这是一张感动全网的照片。寒潮来袭,大雪纷飞,气温突降。在大连海洋大学,因雪大路滑,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志愿者们只能用三轮车运送防疫物资。画面中,前面的人推着车,后面的人推着前排的人,组成雪地“人墙”,守护着师生。脚印深浅,车辙清晰,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脸,但他们咬牙坚持的面容似乎就在眼前。致敬,向身边的英雄;加油,迎着风雪前进的中国人!
——要闻四版张佳莹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基本建成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目前已基本建成,24项外围保障项目已完工23项,赛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94%以上,为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图为1月6日拍摄的刚刚完工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人民日报记者贺勇摄
刊于《人民日报》.1.9第4版
这张照片兼具线条之美和光影之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对角线贯穿画面,一道亮色着实吸睛。细瞧,中心内道路蜿蜒,赛道回旋,各种弯度、各种落差交织在一起,宛若金色巨龙盘旋在崇山之间。这项北京市冬奥竞赛场馆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工程,让人叹为观止。——要闻四版张佳莹
石家庄邢台完成首轮全员核酸检测
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医疗队驰援
记者从9日举行的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月9日零时至10时,新增确诊病例2例。1月2日至1月9日10时,全省本土确诊病例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例。图为1月6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恒大城内接受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刊于《人民日报》.1.10第2版
这张新闻图片,定格下石家庄全员核酸检测的场景。核酸检测的照片很常见,画面比较普通,这张却很温馨。接受检测的小朋友勇敢且可爱,信任地对着医生张大圆圆的嘴,动作、表情和体态令人忍俊不禁。医务人员防护服背后写着“石家庄加油”,更是提振士气。照片记录了寒冬疫情下的一抹暖色。——要闻二版蒋雪婕
抗凝冻保畅通
受强冷空气影响,近日贵州省多地出现雨雪天气和道路凝冻情况。交通部门积极应对,开展撒盐除冰作业,对车辆进行远端分流,全力保障道路畅通安全。图为贵黔路政执法大队工作车引导撒盐车通过鸭池河大桥。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2日第2版
这首先是一张具有极强时效性的新闻图片。图中,交通部门正在大桥上开展撒盐除冰作业,抗凝冻、保畅通。此外,这张图片还极具美感。摄影师以俯拍视角取景,巧妙利用大桥钢索的线条、大桥桥体明亮的色彩以及背景的山、水来构图,实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要闻二版祁嘉润
水清湖秀生态美
位于沂沭泗流域下游的骆马湖,是集防洪、灌溉、饮用水源、航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原型湖泊,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调蓄性湖泊。江苏省宿迁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骆马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禁止网箱养鱼、沿湖区域畜禽养殖、湖区采砂等。图为1月8日,骆马湖水清湖秀、万鸟翔集。陆启辉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2日第4版
一张好照片,需要有丰富的层次。第一层,水平线上,楼宇耸立,高度参差。第二层,画面中段,万鸟翔集,自由展翅。第三层,阳光洒落,一舟荡漾,波光粼粼。城市、生态、生活,不同的景观在同一画面中相接,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要闻四版张佳莹
迎风斗雪
连日来,新疆塔城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地处该区域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雀干托盖边防连巡逻官兵坚持按计划派遣执勤,巡逻勘察祖国的边防线,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图为13日,巡逻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王越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4日第11版
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5名战士一字排开,手拉手跋涉在没膝深的边防线上。凛冽的寒风将人吹得站立不稳,满面霜花糊住双眼,但他们依然坚毅地迎风前行。艰难前倾的身姿被镜头定格成一具具活雕像,和凛冽的寒风、弥漫的雪花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战士们戍边的艰辛和顽强。战士的迷彩服在白茫茫的背景映衬下,异常醒目,虽然阴暗的天空弱化了色彩的对比,但更显真实质朴。画面掠过眼帘的瞬间,战士们的高大形象便深深刻在每位读者心中,引发共鸣。
——政治版苏显龙
“北京光源”成环
图为1月15日,“北京光源”与怀柔夜景相互辉映。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主体钢结构施工完成,周长1.4公里的“北京光源”正式成环。人民日报记者贺勇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6日第2版
这张反映重大工程建设的照片,没有聚焦局部展现忙碌的施工场景,而是以“形”入手,用全景视角,把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圆环”直观呈现。此外,拍摄者专门选择了傍晚时段,使得照片的色彩层次更丰富,更具冲击力,夜幕与群山的映衬下,星星点点的灯光,为照片增色不少。
——要闻二版祁嘉润
美兰空港图为1月15日傍晚,海南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在机库屋顶作业,一架客机从施工现场上空飞过。该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等政策,形成多方位、多业务、多渠道、全产业链的国际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集群。黄晓慧王程龙摄影报道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7日第2版
这张照片好在时机,好在光影。落日、飞机、工人,在摄影师摁下快门的一瞬,被定格在同一张照片中。图片信息量大,环境、时间、事件仅通过视觉语言就得以清晰传递。画面中,红日西沉,剪影忙碌,明暗对比下,施工现场如火如荼的氛围被光影烘托出来。——要闻二版蒋雪婕
港口货运忙
图为1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夜幕下的广西钦州港集装箱码头。据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年广西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04万标箱,同比增长30.98%。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8日第10版
图片选择俯拍视角,港口、海洋和天空尽收眼底,港口上常见的集装箱、吊机、货轮等元素,在灯光、夜色的映射下,又别有一番韵味。图片色彩和谐、过渡自然,浓浓的暖色调,既是港口繁忙运转的现实呈现,也是我国外贸快速回暖的真实写照。——经济版韩春瑶
应急训练
图为1月14日,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专项训练。训练包括“直升机+特勤队员”协同进行索道悬停营救、模拟交通事故救援等内容,以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韩兴华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8日第14版
黄沙孤影,落日披金。遮天蔽日的直升机下,一名特勤队员在进行索降救援训练。构图上,图片注重直升机的远近对比和大小平衡,凸显了层次和纵深感;逆光的剪影效果,又让索道悬停营救成为自然的视觉中心。暖色调并未掩盖辽阔、苍凉的意境,也传递了本次演练的主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训练。——生态版张文豪
“水下森林”净水质
图为1月18日,百亩漾“水下森林”吸引了大批鸟类。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构建覆盖县、镇(街道)、村的三级河长体系,对水系流动性不强的小微水体进行立体式生态治理,在湖底栽种矮生苦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目前已建成5个村级“水下森林”,种植沉水植物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谢尚国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19日第14版
一张美图的诞生,除了要会“选”,还得会“裁”。浙江德清县在湖底种植沉水植物,以此实现对小微水体的生态治理——版面以组图形式呈现,水下森林映衬一叶扁舟,画面唯美,群鸟从水面飞过,更显灵动。值得一提的是,“群鸟飞过水面”的原图中水下森林的面积更大,但相对来说,视觉上略显分散。编辑对图片进行剪裁,让群鸟在画面中更加突出,鸟儿在水上留下的“轨迹”也更加清晰。最终为读者呈现出“一池碧水飞鸟衬,桨点水波三两圈”的动人画面。——生态版申茜
氤氲水面栖天鹅
水面氤氲,天鹅倚波。连日来,越来越多的天鹅栖息在辽宁锦州市小凌河、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公园。近年来,锦州大力推进“三河共治”、渤海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三河共治”是以河长制为抓手,根据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3条河流绕城的自然条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如今,每年栖息于此的留鸟和迁徙经过的候鸟数量不断增加。
辛阳樊洪波摄影报道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21日第14版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在这张图片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岸堤的树木与蓝天一起构成的蓝色调背景,是“实”,氤氲的水面被白雾笼罩,是“虚”;成群的燕子纷飞,是“动”,四只天鹅在湖面栖息,是“静”。宏观上看,空灵朦胧,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微观上看,天鹅与燕子的神态、动作活灵活现,“图”已尽而意有余,耐人寻味。——生态版何宇澈
美丽河湖
近年来,浙江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借助数字化产业优势和科技企业云集的便利条件,开展智慧治水。图为日前拍摄的治理后的浙江省“美丽河湖”白马湖所在区域,风景迷人。富威玲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22日第4版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张图片里得到了很好体现。画面中,映入眼帘的是白云流雾,飘渺灵动;最近处是“海绵城市”的水系统,水田共生,和谐循环;远处则是宜人的城市环境,高楼林立,生机盎然。优美的自然环境,彰显出绿水青山产生的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既是群众的生态福利,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绿色宝藏。——要闻四版杨烁壁
抓生产保供应菜篮子更丰富
图为1月7日,浙江金华市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户冒雪装卸、转运蔬菜。 春节临近,各地加强重要农副产品生产运输,确保市场供应。蔬菜大棚内,农民抓好作物管护,农产品生产跟得上;批发市场里,经销商优化供应链体系,货源充足有保障;超市货架上,瓜果蔬菜种类繁多,丰富百姓“菜篮子”。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顺畅对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时补法摄
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23日第6版
纷飞的雪染白了头,翠绿的菜装满了兜,明明是辛苦劳作的场景,却因为大叔乐观生动的表情染上了温度,带上了暖意。寒冷冬日里,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冒雪搬运,作为菜篮子供应链上的一环,共同守护百姓餐桌的幸福感。用冷,衬托暖,从苦,品味甜,有了反差,就有了故事,图片自己就会“说话”。——要闻六版臧春蕾
高空漫步
图为1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游客在广州塔体验高空漫步。为充分发挥城市地标对经济的促进带动作用,提升广州塔市场 陈骥旻摄刊于《人民日报》年1月24日第2版
上百米的高空,镂空的步道,游客在广州塔的钢筋铁骨间穿梭。照片提供了独特视角的俯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体验着巨大的垂直落差感。白灰色的塔纵横交错成几何美感的底色,跳跃着星星点点的橙绿蓝,让元素复杂的画面顿时简约起来。
——要闻二版吴燕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责编:刘睿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