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丨市值榜,作者丨刀客,编辑丨嘉辛
大量黑天鹅事件,密集出现在01年。
01年3月,美国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剑指中国赴美上市的公司。资本闻风而动,今年上半年,中国38家公司开启加速赴美上市,IPO数量和募资规模超过00年全年。
他们想抓住最后的窗口期。
最终,滴滴抢跑上市事件引发了监管层的注意,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赴美上市通道受阻预期增加。据市值榜不完全统计,包括哈啰出行、喜马拉雅、天鹅到家等至少4公司未能抢跑成功,要么撤回IPO,要么继续等待。
众所周知,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新经济公司,大多靠外部融资模式扩张,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实现自我造血成为常态。
一旦融资通道受阻,资金压力骤升。本文试图剖析事件成因,来研究哪些公司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
01、变局:好走的路都被堵死了
年,是刘钢创办律所8年来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新浪正在冲击纳斯达克上市。中国法律对外资进入互联网领域存在限制:禁止外资投资中国互联网,也禁止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互联网业务。
为了绕过这些投资限制,刘钢帮助新浪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控制架构,成功让新浪赴美上市。此后0余年,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均采取VIE架构。
这种特殊架构,虽一直被默许,但危险从没被消除,它为0年后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今年3月,美国证券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法案规定,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将被摘牌退市。截止到00年4月,不接受PCAOB检查审计底稿的外国上市企业中,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企业占近90%。
显然,该法案剑指中国企业。
之后,很多中国企业提交招股书,想抢跑到美国上市。7月1日凌晨,滴滴赴美上市,这场自年来中国公司在美国最大的IPO,没有敲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