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小萍通讯员王雪红师宝华徐兴源
10月1日,记者从中国铁建大桥局获悉,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钢桁梁顶推顺利完成,该桥创造了顶推长度最长、顶推重量最重、设计活载最大的三项世界纪录。
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是全线控制性重点工程,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与河南省三门峡市之间,链接黄河南北两岸,全长.75米。该桥一桥三用,是蒙华铁路煤运通道、运(运城)三(三门峡)铁路及运(运城)三(三门峡)高速公路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大桥主桥下层为四线铁路(蒙华、运三各为双线铁路),上层为宽32米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公铁合建段墩高达58米,横桥向墩宽达33.6米,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主桥梁部为连续钢桁梁,采用顶推法施工。顶推总长度为.5米,顶推总重量近4.3万吨(相当于2万辆家庭轿车的重量),设计活载.2千牛/米(等同于45车道高速公路的承重),其顶推长度、重量、设计活载创三项世界纪录。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自年8月1日进场以来,建设者针对基础施工环保要求高、库区水位落差大、超长大直径变径钻孔桩的施工难点,对钻孔施工进行方案优化,根据不同地质特点对钻机选型、钻头类型进行科学组合,历时22个月,完成了基础施工。攻克了超长大直径变径钻孔桩施工、大尺寸钢围堰下放以及高、宽墩施工等难题。
年5月26日开始钢桁梁顶推施工,历时16个月,克服了三主桁钢桁梁顶推重量重、距离远、刚度强、精度高等施工难题。大桥顶推采用多点同步计算机液压总线控制系统,通过1个总控台控制33台吨级水平连续千斤顶、个感应原件满足对顶推过程压力和位移的同步性控制要求,保证顶推过程的安全可控。
在施工中创出墩旁无落地支架钢桁梁顶推技术、钢桁梁机械联合快速拼装技术和高墩、超宽墩移动模架安装提升技术等三项国内首次。目前已受理专利19项(发明9项,实用新型10项),其中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已获得8项省级工法,其中2项正在申报国家级工法。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位于三门峡水库上游,穿越4处敏感区,即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中游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门峡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大桥全长.75米,个墩台,根基础桩,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产生的噪音、灯光等对环境影响较大。基于所处环境的敏感性与特殊性,项目部秉承“宁可加大施工难度,也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制定了7项专项环水保方案,14项作业指导书,从声控、光控、尘控、水保等全方位、全时段进行措施管控,确保各项环水保指标达标。
工程施工坚持“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为避免污水流入黄河造成水污染,施工中采用了水中平台钻孔桩施工新型泥浆循环系统和桥梁清污分流两级排水系统;由于天鹅对光线和噪音比较敏感,施工中对光源控制,采用蓝、绿色替代方案,减少或避免红色光灯具使用,大型照明灯具采用LED冷光源;钢桁梁、雾炮机、加工场及制梁场的房顶,一律采用天蓝色,避免强光折射敏感颜色对天鹅飞行造成影响,选用低噪音施工机械设备,严控噪音白天低于70分贝,夜间低于50分贝;铁路桥面采用聚氨酯弹性道砟垫,减少火车通过时产生的噪声;尤其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大天鹅越冬、迁徙期,夜间尽量少施工或不施工。聘请专业环评单位每月进行数据检测和评估。年,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工作组在蒙华铁路项目调研时,对三门峡黄河大桥施工采取各种保护鸟类的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大天鹅、灰鹤等候鸟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年9月蒙华铁路项目荣获三门峡市水利局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的称号,这也是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在建项目。
据悉,蒙(西)华(中)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的重载煤运铁路专线,是“北煤南运”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京九铁路吉安站,线路正线全长.5公里,规划输送能力为2亿吨/年以上。蒙华铁路建设目标是打造中国铁路货运示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