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研讨会心得体会
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集团天鹅湖校区葛春秀
年4月27日晚19:00-21:30,收看了未来·有AI组织承办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研讨会。自4月21日发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后,各大线上平台陆续分享课标解读,我们也在积极收看和学习,现分享吸收到的信息。
一、背景
大环境:数字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地位,决定了义务教育培养青少年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数字经济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为国家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助力。
教育目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二、课程理念
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3.学科大概念螺旋上升,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
4.倡导真实性学习,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5.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
三、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必然
1.课程的本质不同
信息技术以知识为导向,重操作和编程;而信息科技,以素养为导向,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课程的价值不同
信息技术重操作、编程和软件,而信息科技注重育人价值,重在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操作不是素质教育,编程也不是素质教育,技术导向不能撑起素质教育,技术导向很难达到立德树人。只有从重操作到重科学,从重知识到重素养,从重精英到重全体,从重城市到重全体的转变,才能发展素质教育,营造全体青少年学习与生活的健康生态,为未来建设者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信息科技老师的应对
1.积极拥抱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树立了学科地位,虽然不参加中考和高考,但是给我们一线老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2.积极学习,拓展知识储备,可以涉猎过程与控制、身边的算法、数据与编码、互联网和物联网方面的知识和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数字经验和水平,积极开发教学案例。
3.教学实践中,科学与技术并行,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注重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图文:葛春秀
编辑:李飞
审核:贺森